简单来说,就是战争机器启动之后,它的惯性是不容易停下来的,不是说你想停就停的,刹不住车啊!
怎么说呢,就是打仗的时候,农民生产物资来供用战争,工场生产物资供应战争所用物品,在打战中这些物品资不断被消耗,工厂也在不断地生产,那么这就造成了一个产业链,几年的战争导致整个国家的经济、运行机制都是围绕着战争。
不论是燕军这边也好,南方朝廷也罢,都是如此,而战争一下子停下来之后,整个国家的经济会产生强大的震动,严重者甚至崩盘。
这样的情况,即便在主播这个年代,也是有的,曾经中国的老大哥苏联,那么强大的一个国家,猛然间散掉了。为什么呢,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军工集团绑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。】
朱元璋沉吟道:“没错,是这样的道理,对外打仗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缓解国家内部的矛盾,但……这个度,很难把握!一旦过了头,反而是国家被战争捆绑住。”
“是,所以国家的财富来源应该多样性,不能单靠战争,也不能单靠农业,农、工、商一齐发展,国家在经济上才能有缓冲的时间。”朱棣道。
朱棡茫然道:“哦,那和郑和下西洋有啥关系啊?”
朱元璋冷睨了他一眼,“你给咱少说话,多听!”
【所以,大胆猜测,靖难之役结束后,战争戛然而止,军队还在不住地壮大,国内的经济大部分依托在战争上,那么为了不使得国家经济一下子震动、崩盘,那么这个国家战争机器的轮子就必须继续转下去。
我们知道,朱棣他有四支非常厉害的军队。
一是蒙古人组成的骑兵部队,辽东一带、大宁三个卫所以及后来的永乐年间来投靠朱棣的朵颜三卫,他们由邱福来率领,而这支军队在永乐年间是与蒙古打战的。
二是朱棣本人亲兵护卫队以及三千营,这支原先是由张玉、朱能率领,张玉虽然在靖难之役中死了,但还有朱能在啊。这支部队后来是攻打安南的主力,后来打下了安南,朱棣命人在那里设立了交趾布政司。
三是由汉人和少数民族组成的军队,这支军队的将领是女真人,宦官亦失哈,后来,这支军队被派遣去巡视最北方的边境了,大概在黑龙江处。
而最后一支,就是郑和的部队了,这支部队就是下西洋的主力。
这样看,这四个轮子在靖难之役结束后,为了不使得国内的经济一下子震动,朱棣很有先见之明地将这四支部队派出去,正好也迎合了他想宣扬国威,对外征战的目的。
而在这段时间内国内的经济可以有个缓冲,一部分继续支持对外战争的经济生产,一部分慢慢过渡成正常的产业,如此一来,等到大明内部的财富来源多样性了,剥离依托在战争身上了,那么战争便可以停下来了。
当然,大明军事行为的扩张,郑和的下西洋,除了大明战争机器的惯性外,还有就是朱棣的“好战”了。即便后来,国家经济不依托在战争上了,朱棣也还是五次北伐了。】
朱棣面上淡然,心里涌上得意,“咱就是有先见之明,父皇,你看,这后世中国的老大哥……什么苏联国居然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