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126节(2 / 2)

王承恩顿时倒吸一口凉气,三千万两?

“上次咱家和皇爷一起去大明银行的金库查看,不是只有两千万两吗?”

李适淡淡一笑,

“你那都是老黄历了,在本官的一番操作之下,现在高达三千万两了。”

王承恩麻了,但是王承恩还是相信,毕竟李适挣钱的能力,王承恩那也是佩服不已。

“那咱家存一万两在大明银行,一个月能有多少收益啊。”

李适竖起一根手指,王承恩顿时大喜,

“一百两?那咱家存个十万两。”

当然王承恩的家当肯定没有十万两,但是不是还有这么多徒子徒孙吗,到时候拿来借用一下存在大明银行吃利息不过分吧。

李适摇摇头,“十两。”

王承恩顿时惊叫出声,

“十两,那没意思,咱家还不如埋地里呢。”

李适撇撇嘴,这个死太监居然还看不起,还想把钱埋地里,这如何能忍。

“王公,不少啦。其他钱庄存钱可没有利息,你反而要给保管费。”

“存大明银行可安全了,大明不灭,大明银行就在,而且还可以每月有利息。要是不取的话利滚利,王公想一下这得是多少钱啊。”

王承恩想了想,很意动的样子,但是一想到李适的人品,马上打消了这个想法。

“算了,咱家还是不喜欢这种方式。”

李适大失所望,这银行的存款工作任重道远啊。都没有人愿意来存款,真是没有天理!

“王公要是存个十万两进来,那琉璃厂的股份还是按照我们以前约定那么来。”

王承恩顿时来了兴趣,王承恩也知道琉璃厂的玻璃大卖,肯定挣大钱。

“李适你还是不错的,也不枉咱家在皇爷面前经常给你说好话。”

李适赶紧想了一下琉璃厂现在的行情,由于是自给自足,就是生产了供应自己的产业,也没有外卖,根本没有挣钱的说法。

但是一个工坊要走向正规肯定不能这么干,这次趁着和王承恩重新约定,正好可以让几个工坊走向正规。

“王公,我们两可是手足兄弟,至爱亲朋,当然要互帮互助啊。”

说着两人相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。

说着两人又聊到朝堂上来,只见王承恩说道,

“现在朝堂的风气好了很多,皇爷的脸色也多了一些笑容,咱家也真是感到欣慰啊。”

“不过你的行事太过于嚣张跋扈,还是要多注意一些,特别是结党营私,这可是皇爷最不喜的地方。”

李适淡淡一笑,

“结党营私那也不至于,本官干得都是光明正大的的事情,再说谁没有个党羽啊。”

王承恩一脸苦笑,

“你啊,反正咱家也给你提了一个醒,反正莫要太过于得意忘形。”

这时李适眨巴眨巴着小眼睛,露出一丝奸笑,

“王公,这吏部尚书郑三俊颇得皇上信任,你看是不是找个噱头说点他的坏话。”

商圈火爆

京师城外的灾民越来越多,但是一点都不妨碍京师的繁荣昌盛。

最近朝堂各种政策,发行纸币,鼓励工坊,大肆上马新工程,彻底把京师的商圈搞得火爆。

大明银行在京师周边州县都发展了分局,实现了异地存取款的业务,可是存款业务迟迟不能上去。

李适这种臭名昭著的人终于尝到了恶果,信用崩塌导致大家根本不信任大明银行,连纸币都嗤之以鼻,更不用说来大明银行存款。

就算是有利息,大家都不屑一顾,狗都不理好吧。李适只得东逛西骗,才拉来一百万两存款,还踏马都是自己人的钱。

还好朝廷很多硬性规定,交税需要用纸币,纸币才能起到一丢丢作用。不过渐渐商人们还是意识到纸币的好处,但是最多只敢拿个几天,最终还是换成银子安全。

这鼓励工坊也是在京师附近大肆宣扬,实业兴国这词满大街都在传播,李适甚至还放开了织造局让商人们参观。

大家这才知道为什么织造局的布匹又便宜质量又好,原来是流水线加快了效率,计件工资制度保证了速度和质量。

还有一个那就是规模必须要大,产量才能高,出货量大,薄利多销,利润也是很可观的。

于是各类山寨织造局纷纷拔地而起,这可把李适的鼻子都气歪了。居然敢模仿我织造局,抢我饭碗。

不过李适也知道国人的跟风习惯,也知道国人的聪明勤奋。一旦尝到甜头,肯定会转移到其他产业。

这不狗子张牧之自从在兵部接到了活后,赚得盆满钵满,而赵老四也赚了一点渣渣钱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